网站主页 > 资讯教程 > 生活百科 >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介绍和晏阳初的教育理念

2019-11-21 来源:互联网 编辑:青豆网编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于1926年由美国回国,在河北定县(今定州市)设立“中华平民教育总会办事处”,选择定县作为平民教育实验区,全家迁于此,进行农业教育、农民研究、农村调查等工作达10年之久,一部分文史资料保存在此。现在,定州市(改名前叫定县)还在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平民教育工作者,说明在当时的情况下,晏阳初的思想、行动,对于当时社会的变革是起了相当大的进步作用的。那么,晏阳初到底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呢?小编整理了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一、晏阳初是谁?

晏阳初(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四川巴中人,是上世纪初的留美博士,是一位爱国兼社会改革的实践者,是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曾经在定州工作十年。由于他的成就,联合国聘请他担当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一度受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别顾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基督教会在四川省阆中县办的华英学校。

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成都基督教会办的华美学校学习。

宣统二年(1900),任成都一中英文教师。

1913年赴美国考入耶鲁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开始受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及美国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影响。

1918年夏毕业,获博士学位,旋赴法国参加为中国劳工服务的工作。在巴黎,看到华工一字不识,且贫穷多病,认为“愚、贫、弱、私”是中国人的四大病源,帮助华工创办了一个汉文班,编纂了一本《千字课》,自己担任教师,每逢星期日上课,并创办《华工周报》。在华工中开展启蒙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1919年秋,再次赴美国,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主修历史。

1920年8月回国后,任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平民教育部主任。

1922年,先后在湖南长沙、山东烟台等地进行平民教育实验。2月,其主编的《平民千字课》由青年协会书局刊行。1923年8月,与朱其慧在北京创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干事长(起初称总干事)。

1926年,选择定县(今定州市)作为平民教育实验区,进行农业教育、农民研究和农村调查等主要工作。同年春,平民教育促进会设立普及农业科学院,10月,在定县设立平民教育促进会办事处。

1928年夏,应邀访问美国,得到美国各地热心人士捐助。

1929年6月,自美国回到北京。同年冬,晏阳初举家迁居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总部与全体成员及家属也同时迁往定县。一批又一批学者和医务工作者为了探索用教育改造社会的道路,也参加定县实验工作。

1985年,旅居海外的晏阳初先生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95岁高龄的他,又一次回到曾经承载过自己激情与梦想的定县(今定州市)。

现在,位于定州市中山东路的《晏阳初故居》依然受到保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介绍和晏阳初的教育理念
晏阳初在定县(今定州)

二、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和晏阳初在定州的教育

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他认为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民族复兴,根本的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必须提高民众的素质和技能,他把眼光投放在了中国的最底层——农村。成立了平民教育会后,需要一个实验基地,定县一个中国最普通的县,得到了他的垂青。他组团来到了这里,开始了以乡村为单位的平民教育实验,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希望工程”。从此以后,定县也成为遍及全世界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发源地。

“愚穷弱私”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四大痼疾,培养公共心、合作心、科学性、社会性是一个系统漫长耐心的过程。而平民教育不仅是识文断字,还有医疗卫生、科学种田等什么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就是晏阳初的先见性和伟大处。这里先后有500多名知识分子纷至沓来,学者组团到农村,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第一次。他们的成就,可以用斯诺定州行的描述来解答。斯诺说,一个小伙子在田间用锄头费力的写着“在中国扫除文盲”,旁边一个年轻的女人这样写到“为国家塑造新公民”。这些人可都是朝不保夕衣衫蔽褛的农民,竟然都有了社会感和责任感,这无疑就是文化的胜利。

定县的教育运动终止于日寇侵华,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并没有终止,直至发散到了世界各地。他的定县旧居只是那场运动的历史承载物和纪念物。几间房子代表的背后,渗透的则是曾经的那些人,为民族崛起、国家兴盛的拳拳报国之心,今天看来无比温暖和依旧有着韧性。

晏阳初推行四大教育的内容:

1、文艺教育(包括文字教育和艺术教育)

(1)文字教育

晏阳初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认为一切建设都需要力,也就是需要知识,人民如果没有知识,那么任何方案、计划和政策都只能见之于纸墨,而不能实现于民间。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尽管是多样的,但是最简单、最便利的方法就是读书,而读书就必须先认识文字。他说:“文字教育是培养知识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人类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就在文字的有无。” 他并且提出三个最低目标:

A.能使农民认识千余个基本汉字;

B.给他们输入这千余个汉字所代表的常识;

C.引起农民读书的兴趣。

晏阳初是十分重视广大人民的教育程度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的,他认识到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才是振兴国家的根本,这不同于以往传统社会中精英层对于知识的垄断,认为读书只是读书人的专业的观点。他说:“使人人觉悟读书识字是人类共有的权利,无论什么人都应享受。若是只是一小部分人读书,最大多数愚蠢,必然产生许多痛苦和羞耻的事。”

(2)艺术教育

晏阳初的艺术教育包括图画、音乐、无线电和戏剧教育。

从这些内容上来看,很显然,这是一种寓教育于娱乐的教育方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教育。

在这四个方面的教育中,晏阳初特别重视戏剧教育,他认为戏剧有很大的吸引力、感染力,能使人于娱乐之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并且可以打破文字的障碍,所以是最理想的教育方法之一。他并且提出改进戏剧以达到“戏剧教育化,教育戏剧化”。

2、生计教育

这是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的一种教育方式。晏阳初对此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训练农民生计上的现代知识和技术,以培增加生产;二是创设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实现利润的合理分配,以使农民能真正享受增加生产的利益。

晏阳初是想用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经营手段来改变旧有的农村经济形式,这种教育是一种实用型的教育。晏阳初并且提出学习农业专门技术的人才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这些科学家和学者,不仅要有“科学的头脑”,而且还应具有“农夫的身手”,要和农民打成一片,这样才能使自己他们自己的学问有实用价值。

3、卫生教育

这种教育是针对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状况而言的。当时的医院主要是集中在城市,而且收费昂贵,农民无法负担,因此农村的病死率很高。晏阳初提出两方面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创建医疗卫生制度,并且系统化;另一方面是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内外两方面来保障他所说的农民的“强健力”。

4、公民教育

这是针对晏阳初所说的中国人“私”而言的。晏阳初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人”,而根本的根本又在“人与人”的问题。公民教育就是要培养农民的团结力、公共心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最低限度的公民常识和政治道德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里,晏阳初提出了“公民”这个概念,并且把教育的主旨放在了“人”的教育上面,可以说这比过去传统的为政治而教育,甚至比建国之后的“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样的提法更为关注到教育的根本——教育说到底还是“人”的教育。当然,晏阳初不可能真正的脱离开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他的这种思想还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社会目的之上的。

晏阳初提出的实施四大教育的两个原则:

1、“四大教育是连锁的,不是孤立的,要培养人民的知识力,就不能不培植其生产力、健康力和团结力,这四样东西是相依为命,不是单刀直入所能达到目的。”

2、四大教育必须切合农民的生活实际。在这里,晏阳初实际上提出了教育本土化的问题。不可否认的,近代的教育,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育实践上很多都是泊来品,中国自己的本土教育思想在当时由于政治、文化背景的反传统思潮而在很大程度上被抛弃了。晏阳初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的,他自幼入基督内地会所办的西学堂就读,后又留学美国,是耶鲁大学政治学学士和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硕士。他自认“体验到西方文化的真谛”,要以西方文明来改造中国社会。但他同时也强调要适应中国农村的具体国情,而不应该照搬西方的经验模式,他说:“若徒高谈外国的法门,照样画葫芦的去办,一定是有弊无利的。”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不仅仅是存在理论范畴的思想,同时晏阳初还将它付诸实施了。

这是通过研究实验、训练人才、表证推广这三个相互连锁的步骤来完成的。

从这三大步骤来看,晏阳初借鉴了西方现代教育尤其是科学实验室的作法。晏阳初说:“定县就成了我们的‘社会实验室’,在定县,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彻底地研究了平民遇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定县的实验,是在认识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研究及实验可能解决的方法,它是社会科学的实验室……整个的实验精神是这样一种精神,是绝对的科学的态度。”

晏阳初指出,以上三种方式因时因地分工合作,连锁进行,目的是使整个社会都造成一种教育环境,以免一曝十寒之弊。

这种科学的实验的方法无疑是受西方教育科学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就是全盘西化的,我们之前已经提到,晏阳初实际上还是主张教育要适应中国具体国情的。只是由于他自身的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厚,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就比同时期的其他乡村建设思想来得较为现代和开放一点。他是希望通过借鉴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并结合中国国情来进行乡村教育。

回顾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一些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仍然是有着借鉴作用的。晏阳初是主张普及教育的,他的四大教育思想就是在贴合农民实际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并且确实在当时是对农民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定州,起到了很大的进步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定州市有一所中学名字就叫“晏阳初中学”,定州人,在用这样一种形式,纪念这位平民教育家。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并经过小编整理加工,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有错误,欢迎更正。

青豆软件园整理发布。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22 青豆软件园手机站 All Rights Reserved.